国画家石岩 官方网站

+收藏:http://shiyan.orgcc.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艺术资讯 正文内容
进入当下
2015-11-02    浏览(491)    作者:贾德江    来源:国画家石岩 官方网站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专业毕业的石岩,又来到北京读中央美术学院陈平教授的研究生,这是他读研期间创作的多幅作品,或者说是他读本科与研究生七年中的苦苦求索的成果。石岩和所有的莘莘学子都一样,面临着大致相同的命题——以怎样的笔墨去表现世界。他探索的事实表明,即不是“传统”所能完全阐述的,也不是“现代”所能完全说明的,惟有个性化的生命可以对此做出解释。
   笔墨是一个永恒而常新的课题,由笔墨所引出种种艺术现象,是无数画家创作追求的目标。石岩将目光投注到笔墨文本的自身形态、美感与质量,通过自己的解读深入到创造的境界中去,构筑一个有岁月沧桑、艺术灵性、自我感悟的笔墨世界。这里有中国美术学院——这所传统中国画的重镇和新潮美术策源地对他的滋养与浸润,也有着中央美院这所名校,沿着李可染开创的强调从写生到创作之路对他的影响,最直接影响他的,还是他的指导教师陈平画风的那种审美的现代感、笔墨的激情性和结构的开放性。经过中国当代南北两所名校和南北山水画派的耳濡目染,使石岩风格上追求雄强丰厚的气势,郁勃深邃的意境,笔墨上偏重于“黑、密、厚、重”中透出空灵、疏朗与苍润。他在承继与接续前辈与老师艺术精神与艺术经验的基础上确立了自己的艺术取向。
   概括地说,石岩的山水画始终贯穿着一个永恒的母题——园林系列。作品中以意取象的庭院回廊、曲径湖石、林木烟云都诠释着画家独特而又不可替代的某种情绪,包孕着无可化解的亘古忧伤,但都在画家的笔下释放出特有的灵性与诗情,满足了我们内心久已存在的审美需求。粗笔的墨趣、散淡的用笔、云烟的构成,使画面顿生活力,弥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自然情怀和浅吟低唱的内在意绪,它们在总体上构成了画家作品的精神力量与逻辑力量。因其石岩的园林系列重于表现,故在结构、表情、达意、造境等多样性与技艺方面达到了超逸与脱俗的地步;更由于画家以墨点的浓淡变化、笔线的多样形态、空间的疏密处理及云烟的巧妙运用造成氤氲、流畅、含蓄的韵致,形成画面中隽永、简远、浑穆等物质,将这些作品之造境臻于一种极端,这是一种对艺术经典的追寻与求索,显示出石岩不同凡响的才情、智慧和可贵的创作精神。
   2012年,这位不断进取的年轻人,又考取了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班,继续师从陈平教授攻读博士学位。在此期间,他的创作也从《园林系列》向着《溪山问道系列》新的境界迈进了。至此,他的画风更加豪放,用线更为粗放自由,基本上不用皴法,更强调粗笔用线的金石意味与画面的构成感,完全超越了从古典主义到现实主义山水都严格遵循的“完整”原则或“来龙去脉”原则,更趋向于象征性、表现性的符号化的探求,向我们展示了更新的艺术格局。具体地说,在他的《溪山问道系列》作品中,已将那种优雅的,全景性的,可居可游的古典艺术格局彻底打破了,转而采用如钢如铁如石如木的笔线,构成布局奇崛之境,开合起落时出新意,别具雄肆大气——这是一种具有新审美意义的视觉形象。
   王国维曾经指出:“诗人带着强烈的主观情感观察外物,抒发诗人强烈的情感,是有我之境,谓之崇高,是为壮美。”我认为用这段话来理解石岩的近作是很有益处的。正是由于石岩总是带着强烈的主观情感与体验作画,所以才使他的画发生了夸张的形态、激越的线条和超越现实之意蕴,当然也使他的画处在一种特定的艺术氛围中,给人以丰富的联想,显得很有视觉冲击力,也很有时代感。因此,所谓技法就是观念,观念就是“由技进道”的说法在石岩的近作中是体现得非常充分的。

标签:笔墨,中国画,园林
分享:
发表给力评论,说两句!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