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家石岩 官方网站

+收藏:http://shiyan.orgcc.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艺术资讯 正文内容
感觉与表达——论石岩的绘画状态
2015-11-02    浏览(1150)    作者:查律(美术学博士、美学博士后)    来源:国画家石岩 官方网站

一、感觉

   感觉是人的基本生理机能,而在艺术创作中的“感觉”是特指的。我们常常说某件作品很有感觉,那是指作品所显现和传达出来的特殊的形态与内涵留给人的瞬间观感。作为作者,有所感念才会有创作的内在冲动。感念在内,当其呈现为有形的作品时,感念才成为可以与人交流的对象。我们说某人具有特殊的艺术感觉时,其作品必然展现与人不同的面貌及相应的审美意蕴。
  作为山水画家的石岩有着独特的内在感念,同时呈现出独特的作品“感觉”。石岩的山水画经历了起步、成长、发展和提升、超越的不同阶段,各个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但是属于他自身的感觉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明确,同时在走向纯粹化的过程中依然保持着其内在的多元与丰富性。
(一)生命感
   生命感是中国画最为基本的要求,中国的艺术要求呈现作者对生命及其状态的理解与认识。在中国画中生命感的呈现由笔墨及其组合形态共同完成。中国画对于笔墨的基本要求——骨、血、筋、肉、神、气,是必不可少的审美要素与特质。石岩对于山水画传统的整体理解与把握是在中国美术学院打下扎实基础的,这些对于他来说都不是问题。石岩作品中所呈现的生命感有其独特的整体形态与倾向,这与其自身的秉性及相应的审美倾向相关。
力量感是其作品笔墨的重要特征。石岩作品中的力量感首先体现在线条上。线条的变化与转换以圆转与直折为手段,在他的作品中直折多于圆转,圆转中含直折。直折是其线条的基本特征。直折有锐角直折与钝角直折两大类型,在中国画中一般不会出现直角直折。在其作品中大多以锐角直折作物象外形,以钝角直折作皴笔为体,这是极具个人特色的处理方法。当锐角直折成为物象轮廓特征时呈现为两个视觉内涵,其一是主动地突向物象周边的空间;其二是极其果敢地面对可能到来的外在冲击。由锐角直折与内在笔墨共同形成的物象体量,展现了俊朗刚毅的生命整体。
(二)奇逸
   石岩作品中的物象特征鲜明,往往在常人意想之外,而由此组合而成的画面整体更具独特的章法形态,亦在常法之外。宋黄修复言“逸格”“笔简形具,得之自然,莫可楷模,出于意表”(《益州名画录》)。石岩的画多以概括的笔墨形态表现物象,同时笔墨具有自身独立于物的价值与意义。石岩之“奇逸”在于物之“奇”和笔之“逸”。物之奇是其赋予物以奇特的生命,笔之逸在于以意行笔,笔不为物所拘,笔具有充分有效的自由度。笔的自由度在于其“心”“笔”不离的深厚功力。对于“物”,虽然呈现为奇的形态特征,但是奇而不怪,不以奇为奇故作姿态,而是生命感的必然选择。
(三)静谧
   石岩作品的笔墨是刚健的,物象是奇特的,这是具有强烈外形特征的作品视像,但是其表现并不走向不安与躁动。静谧仍然是其作品的重要特征,也是其艺术“感觉”的重要内容。其“静谧”在于不静之中有静。石岩作品独特的生命感必然呈现为一种不可妥协的强烈精神倾向,但可贵的是其能够有效地收束这种内在的力量,使这种力量在平衡之中积蓄能量而不打破平衡。这是一种极为高明的手段,呈现了作者的操控能力与意志力量。矛盾是力量的展现方式,静谧是在展现力量之后的归复,在归复中又酝酿着新的矛盾。石岩作品的静谧不是死寂的虚静,而是充满生命精神的充实之静,展现了其独特的生命体验,这在其《敦煌系列》作品中尤为明显。

二、表达
(一)实与虚
“实”为有,“虚”为无。在作品中的展现,除了有笔墨以及无笔墨外,还有物象情势之有与无。石岩作品的表现是极为直接而明确的,视觉表达很强烈,极具现代感。其“实”首先表现在具体的笔墨上。在实处他会毫不犹豫地用极为浓重的笔触挥洒着墨,或渴涩见性,或涨润逞情。实的笔触组合成群像益见其力与势。但是石岩极其清楚“实”成其为“实”是因为“虚”的配合与增益。在石岩的作品中虚实之间的关系常常有两种方法,其一,是虚、实物象的并置,在并置对比中呈现节奏与视感;其二,是以实包围虚,或者以虚包围实。前一种处理,常常呈现为定格对比的现代感,后一种处理常常呈现为虚实交互演变的整体延展,这是对绘画传统中虚实、黑白的即时激活与演绎。在石岩作品中还有一种成为其风格特征的处理法,即以单色轻染非物象的虚空之处,使虚空物象化,同时在黑白之间又增添了一个特殊的层次,对黑、白而言,使黑更黑而白更白,别具匠心。
(二)厚与透
与“厚”相对的是“薄”,在中国画传统中崇厚贬薄,黄宾虹题画言:“画宗北宋,浑厚华滋,不蹈浮薄之习,斯为正轨。”但是对于厚的片面追求会导致板、结的问题。也就是说厚是一种力量、体积的呈现,但是这种呈现仍然以生命作为前提,厚是生命之厚,而不能因为对厚的追求而妨碍了生命活力的展现。“厚”往往与“实”相关,因此合称为“厚实”。在石岩的作品中,“厚”是与线条的力量感相关联的,石岩的线条往往具有一定的宽度,因此呈现了线条自身的厚度。石岩的作品对于“实”的展现很充分,在笔墨组合的“实”之体量中呈现其“厚”。“透”是通透的意思,是一种贯通的,不滞留于局部的整体空灵。在笔墨少的地方做到“透”是容易的,在笔墨物象交错的地方做到“透”是不容易的,在厚实处仍然“透”是更难的。石岩的可贵之处在于他能在厚实之处仍然有“透”。这样的“透”是其表达的需要,是其对“透”之意义的了解与尊重,同时也是其笔墨能力的彰示。石岩能在表现厚的笔墨中呈现生命的自然活力,方能于“透”不失。
(三)率意
在前论中已经指出,石岩作画“以意行笔”,这是他的创作特点以及所达到的境界。这里的“率”是直率、果断的意思,与古画论中“率意”之不甚用心,轻率下笔无涉。石岩的绘画感觉极为充沛和纯粹,因此他的作画状态在“意→笔→形”的过程中没有间隙与损失,迅疾而充分,无论用笔用墨,意态充溢,酣然自足。古人所贬的“率意”有两个问题,其一,考虑不周,笔意笔形随便,表达不明确;其二,作品立意不清,缺乏整体精神意蕴。对于石岩来说,有时候的确行笔过于直接,不作过多预设,但是其创作时对“感觉”的把握极为精准,因此在果敢、直接的笔触之下反而更能呈现内心体悟的本真,因此,其在率意之中足见其“率真”的笔致与情怀。石岩在创作时往往神完气足,因此其率意多呈现为举重若轻的大气与自由。

三、艺术状态
(一)生活如画,画如生活
在石岩身上生活与画是合一的。我在这里以“生活如画”“画如生活”两个角度来表述他的特殊状态。生活如画,是指石岩个人生活的状态如同其画一样有着独特的感觉。石岩是个讲究的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讲究如同其作画。他对自己的生活环境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要求,并且不惜时间与精力按照自我的感觉,把它当成一件作品来处理。在有限的空间中呈现绘画般的境界。北京是四季分明的城市,他愿意用江南人的心境对待并不能恒久保持的室外景致。他的室内环境也有着不同功用的分别处理,创作室与起居、会客室有着不同的情调。他还有几条与他情谊深厚品种不同的犬,是他生活中重要的组成。动物在他安静的生活环境中增添生机与情趣。画如生活,指的是他在个人生活以及与他人交往过程中的所感所悟,在纸上一吐为快,其时画与生活就自然合一了。石岩的画绝不是再现的描绘,他极懂得中国传统绘画的表达方式,画面之境的呈现是内心活动的转换与纯化。画之景不是其生活之景,更是其心之境。
(二)状态之意义
当今社会,对生存状态进行主动选择是很不容易的。石岩以画作为他生命的方向,不是一般人能轻易接受并做到的。石岩对于绘画的选择是一种心灵上的需求,只有跟传统的艺术精神相通,才有可能去喜欢并爱上它,才可能付出精力去钻研它。绘画是石岩生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评价一幅画说它继承了多少传统,创造了多少新的形式,这些都是需要的,但不管是对传统的继承还是对新形式的创造,首先是一种心灵的需求。对传统的继承是与传统绘画本身内在精神的一种契合,而所要的创新与所要的创造则是自我心灵当下的必然要求。石岩的绘画所展现的精神状态,就是他的生命状态。在求学与生命历程的过程中,石岩渐渐把握了传统中国画的表现原理,同时以独特的方式感悟历史与生活,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大胆取舍,渐趋成熟。
石岩还很年轻,生命的活力很磅礴,同时也很深邃,这个深邃是在对于绘画的认识理解过程中探索得来的,这个方向是真正的艺术回归的方向,他的作品已经展现了足够的深度与厚度。在这个纷扰的世界中,伪艺术充斥着视域,石岩将会以其耕耘与收获傲然独立其中,昭示艺术的真正魅力。

标签:
分享:
发表给力评论,说两句!  共有 0 条评论